佛教雕塑:寺院石经幢南北形式的历史演变

其中一段各面浮雕佛像一尊,一段七面阴刻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一面刻始建时间及“大明崇祯十五年六月初十飓风刮颓,钦差中路副总兵王南忠捐金重修”等字样…
发布时间:

当前位置:雕塑雕刻网 > 文章资讯 > 佛教雕塑:寺院石经幢南北形式的历史演变

   石幢也叫石经幢,石经幢有双幢和单幢二种,前者立于殿庭或门庭两侧,如广化寺的双幢。中国石雕艺术历史悠久,雕刻精美,巧夺天工。我国石雕最早出现在旧石器时代,明清两朝的石雕艺术已趋向登峰造极。中国石雕广泛应用于园林建筑,石牌坊、石塔、经幢、抱鼓石、石漏窗、石桥、石亭、石凳,皆各具特色。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免出现油污现象。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讲讲怎样去除石雕上的油渍。后者为数较多,多立于殿庭正中或庙门之前。经幢有时也在禅宗等其他寺院中置立,如属于禅宗的承天寺、招庆禅院内立的经幢等,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五代以后我国禅宗、净土宗与密宗的互相渗透与交融。南宋以后,密宗的影响日渐减小,陀罗尼经幢也就渐趋于少。一般而言,这些石经幢的外观较为一致,通常由幢座、刻有经咒的幢身和幢顶三个部分构成。

玻璃钢仿铜寺院大型祈福挂钟警钟长鸣

各层分别雕刻,再累建为整体石幢中刻有经咒的幢身部分均作八棱柱状,成为石幢造型的基本特征。幢座及幢顶形式则有一定程度的演变。从北方经幢形式的演变看,唐代的石幢造型质朴,北宋趋于华靡而造型优美。现代发现的唐代经幢少且仅存幢身部分,无法复原其形式。而北宋时期的石经幢不仅保存数量多,且较为完整,可以归纳出当时经幢的一般形式。以下以漳州芗城区塔口庵经幢为例,说明这一时期经幢的主要特点。塔口庵石经幢建于宋绍圣四年,高7米,底径1.2米。

彩绘铜观音雕塑户外景区寺院大型摆件

底座为八角柱状双层仰莲须弥座,座上方雕有宝山、折枝花、云气纹等双层仰莲之间用与幢座直径相当的八角形块石相隔,隔出上八角下圆鼓二层束腰,束腰部位分别浅浮雕佛像、双龙戏珠纹等。幢座底部有一直径稍小的矮八边形石柱,代替北方石经幢的宽须弥底座。幢身为八棱柱状,分上下四层,每层均用大于幢身的宝盖相隔,宝盖有垂幔飘带式及八边攒尖顶二种。下段幢身较长,八棱幢身每边镌经文、建造年代及建造者等文字。

寺院仿铜祈福钟

其中一段各面浮雕佛像一尊,一段七面阴刻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一面刻始建时间及“大明崇祯十五年六月初十飓风刮颓,钦差中路副总兵王南忠捐金重修”等字样上段幢身中又分有三小段,每段均较短,从上至下依次叠置八边形、方形、圆形等各类石块,表面分别浮刻坐佛、金刚力士、折枝花纹等。幢身顶端为十三线天塔刹,分三层,分别是下面的二层圆形块石及顶端的葫芦形宝珠。攒尖顶上接宝珠,上、下圆石间用一块方石相隔,方石的边角刻出外倾的类似于飞天的羽人伎乐,为北方经幢中所不见。由此可知,我国南方石经幢与北方同期的经幢相比,幢身分段及层次更多,雕刻的题材也更随意并富有生活化气息。

寺庙室外摆放大理石雕刻陀罗尼经幢

幢身以雕刻经文及纪年、修造缘由为主,罕见高浮雕的造像等经文内容较为简化,或仅刻“南无阿弥陀佛”而已。。

景区寺院铸铜祈福挂钟雕塑
上一篇:不锈钢雕塑:不锈钢雕塑的应用领域是什么
下一篇:传统雕塑:传统石狮子应该怎样进行分类
电话咨询
135-8216-1651
微信咨询
i-Ludeng客服微信二维码
返回顶部
产品 顶部 135-8216-1651